相关国家: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
不管是层出不穷的网络、电信诈骗,
还是来自身边人的善意谎言,
人的一生中,总会面对无数谎话。
孰真孰假,要如何分清?
提起测谎,多数人会想到
影视剧中常出现的 “测谎仪”。
测 谎 仪
测谎仪是测量人在回答问题时
身体产生的各种生理变化,
比如呼吸频率、脉搏、血压、
瞳孔变化甚至脑波频率,
作为判定一个人是否撒谎的依据。
但世上没有
100%准确率的测谎方式,
测谎仪的误判率也达10%-15%,
任何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测谎结果。#Q: 既然有了测谎仪,为何测谎人员依旧会影响结果?
A: 因为改变生理反应不难,但在回答测谎问题,兼得改变生理反应同时,很难在测谎人员面前做出真实或自然的反应。
测谎仪的准确率和争议暂且不提,
我们该通过哪些技巧,
应对日常中的各种谎言?
#1 眼 神
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,
若发现对方眼神游离,
眼动不自然或与平时有异,
便有可能是在撒谎。
微表情是一闪而逝的脸部细微动作,
是人体对所做反应的
“自我抑制”表现,
属于非随意反应且不可控制,
因此能“出卖”一个人的真实想法。
#2 肢 体 动 作
不自然的身体动作,
比如无处安放的双手,
不自然前倾或摇摆身体,
或乱晃乱摇双脚,
这些动作若重复出现,
表示一个人可能内心不安,
或试图掩饰真实情绪。
#3 提 问 的 技 巧
开放式问题迫使人们深入讲述故事,
撒谎者最终会把自己绕进去。
意料之外的问题
加大自圆其说的难度,
撒谎者在困惑不解、
脑筋转不过来时会露出马脚。
撒谎者若失去对局面的掌控,
便会从滔滔不绝变得沉默不语。
观察信心变化
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撒谎。
诚然,
这些技巧,
有一定的可信度,
但非百分百准确,
仅能作为参考。
1. 沟通技巧
2. 逻辑推理
3. 评估人类行为
毫无疑问,
这些都是心理学课程的重要课纲!
以上信息以官方最新公布为准。
信息来源:蒙纳士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官方微信公众号
(831)次阅读 | (0)个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