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信息
您好,欢迎来到 琥珀教育 免费注册
用户信息...
Bowen Zheng的博客
姓名:Bowen Zheng
擅长国家:中国香港
电话:020 2237-9337
Email:bowenzheng@amberedu.com
个人介绍:琥珀教育集团广州分公司教育顾问,是英国、澳洲、新西兰等国家官方持证教育咨询顾问。本科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,硕士毕业于加拿大加西大学,并在加拿大当地工作了多年,了解美加的留学动态、社会形势,以及移民政策等等。业务基础相当扎实,对英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澳洲、新西兰、港澳和新加坡的院校高端申请及签证申请都有丰富的经验。 工作感言: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

统计信息

已有 38 人来访过
积分: 65 日志:12 相片: 0

博文分类

  • 正在加载...

博文

  • 【留学生活】在国外读大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(2025-03-30 15:44)

    [编辑] [删除]

    相关国家:

    “在国外读书是怎么样的体验?”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人心里十分好奇的,如果去问留学生们,相信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,有人后悔,有人开心又满足。

    本文以自己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,来记述我出国读书、生活的体验。

    既不想刻意地灌鸡汤给大家,将国外描绘得像天堂,也不会一味地说艰难的地方来打击大家的热情,力求还原我的真实体验。(在国外上课的照片)一、 课业上

    说到去国外,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读书,尤其是对于本科在国内读的同学来说,国外的研究生适应会更有难度。

    所以第一大部分我来说说我在国外的课业学习情况、我经历的心路变化过程以及我怎么适应这个新的环境。

    1、 我的心路历程是怎么变化的

    留学同学们有一个很有趣的梗,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:据说,最开始来到国外读书,最常见的对话是这样的:

    A:他让干啥?

    B:我也不知道。

    这个笑话其实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刚在国外上课时的情形,尤其是对于本科在国内读的同学来说。

    大家可能会想,我托福分数很高,我GRE、GMAT很优秀,但是这不妨碍你刚上课时还是搞不懂老师在说什么,这是语言上的不习惯。

    这里有个情况,就是,在考托福时,听力都是标准的美式英语,但是你在国外真正上课候,教授来自四海八荒,印度口音、非洲口音、日本口音……五花八门。

    以我自己为例,我有一门课是印度教授授课,上课的时候我仿佛觉得自己没有学过英语……,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。

    我曾经有同学开玩笑,不同地方的英语差距简直比英语和中文差距还大……就连英式和美式英语有时候都会有相当大的区别。

    另外,即便是美国教授来授课,由于教授的语速都很快,大家要知道“听得懂英语考试听力”和“听得懂日常对话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,现实生活中语速很快,也会连读吞音等。

    当然,大家也不必过度紧张,上完几节课都会或多或少地开始适应。

    除了语言上,还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去适应,比如新的学习网上系统、作业要求等。

    总之,一开始的大家都是以茫然无措为主,也会容易紧张,担心。

    在经过一个月左右,其实基本上情况会有好转,这主要是因为:

    第一,你已经适应了语音语言方面的问题;

    第二,也是因为对老师上课的风格、布置作业的形式有了基本的了解;

    第三,也是因为你认识了新的同学、课友、室友,当然还有每门课的助教,这时候有疑问,你也有可以寻求帮助的人。

    到了学期中的时候,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适应了国外的学习节奏,这时候大家都开始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,比如,有的同学习惯一个人在图书馆安静学习,有的同学习惯在图书馆的会议室组队学习,大家之后的选修课也会各不相同。

    总之,适应了之后,大家都基本可以handle自己的学业,这时候,差不多也迎来了入学以来第一个大考midterm了。

    总而言之,想告诉大家的是,大家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。

    首先的焦虑和不习惯在所难免,一是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变化,变得更加自由、也更加自主、自律,二是国内的同学到国外会遇到的语言、学习方式的变化。

    大家不必太紧张,这都会随着时间慢慢好转。(这是当时知乎首页给我推送的问题,后来出现了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,说明其实大家压力都很大)

    2、 国外学业到底是怎样的上文中只提到了会面对新的学习节奏,那么除了一开始的语言问题之外还会有什么呢?

    国外的“新”学习节奏到底“新”在哪里?

    Ø 更繁重的学业任务

    这个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。

    第一是更频繁的作业和考试。

    相信在国内的同学都或多或少有过“一学期不努力,考前通宵三天,最后考90”的经历,别不承认,其实很多国内本科,那怕是985都有这样的情况。

    但在国外这是不可能的,以我在哥大读书的经历为例,基本上每门课都是每周交一次作业,作业量不少。

    像国内的平时分+考试分的形式在国外也很少见,最常见的是每次作业分+小考分+小组讨论大作业分+期中考试分+期末考试分。

    是的,你没有看错,小考和期中考,这在国内都不常见,但是国外这是常态。

    我曾经有一门课的老师甚至不会提前通知哪堂课小考,可能当你人坐在教室里,教授突然在黑板上出题,当场就开始考试。

    第二是更大难度的作业和考试。

    总会有人心存侥幸“平时抄作业考试再复习”,先不论你抄作业被发现是很严重的,就算不被发现,想在考前复习完全部内容也很难。

    考试的范围很大、很难,一般也不会出现像国内一样给题库一样的情况,即便划重点,重点一般也很多,考试内容也需要你理解透彻。

    而且就我参加过的考试来看,选择题很少,多数是证明、解答、填空。

    而且考查方式非常多样。

    我曾经上过的一门课除了常规的要求每周作业、随堂小考、期中考、期末考之外,还有小组论文、在家考试,除了试卷还有代码部分。

    总之,对于大部分课程来说,如果你没有好好学习,认真掌握,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的。

    Ø 更强的学习自主性

    学习难度提高了,那么是不是老师对你的监督也变严格了呢?

    并非如此。

    留学生的一个共识就是对于学习的自律性要求变得极高。

    在我上过的课中,会点名、要求签到的老师极少极少,就算有,也只是偶尔,这不同于国内,没有所谓的“平时分”之说。

    上课与否全凭你自己,而且在高强度、大量的学习任务下,如果你不能安排好自己学习的schedule,你会觉得手足无措。

    另外一点就是,其实留学生们都比较独立,而且作为各个学校的佼佼者来到学校,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。

    所以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,你可能是自己一个人在学习,不要想着随时对地都有人跟你一起在图书馆或一起上课,尤其是后来大家的选修课各不相同,同一个专业也许一周只有一节课是一起上的,这种没有人互相监督或是鼓励的情况下,自律会变得尤为重要。

    Ø 更大的心理压力

    来到国外读书,不仅是新的学习环境,也是新的学习阶段,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。

    而对于名校研究生来说,心理压力会尤其大,这主要是来自老师的授课速度和优秀的同学们。

    以我为例,我有一门机器学习的课,在我本科其实没有接触过,而当时我们的授课老师是本校博士,当年的高考状元(是的她是中国人)。

    她授课非常快,对很多基础的知识(她认为的基础)一带而过,因为在她的意识里,你们来到哥大,证明你们的学习能力、接受能力都远超常人,所以很多内容你们可以行领悟学习,但这其实让当时的我苦不堪言。

    至于我的同学们,也许在我高中、本科时代(我只是毕业于一个普通的985学校),我觉得清华北大的同学们一定都很厉害,自带光环。

    当我来到哥大以后,我却麻木了,我的同学们多数来自于清华、北大、人大、中科大等等如雷贯耳的学校,国外读本科的同学也多来自于美国前50的名校,适应能力和学习基础早已远胜于我。

    在这种环境下,其实一开始我的压力是非常大的。因为在原来的学校中你一定是佼佼者,你才会来到这里,但是到了这个优秀同学云集的地方,你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。

    这需要一个心态调整的过程,慢慢接受自己不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,并为重新成为优秀的那一个而努力。

    总而言之,国外的学业任务重,时间紧,压力大,需要你有良好的抗压素质、快速的接受能力、高度的自律。

    3、我是怎么适应的

    如上一部分所说,似乎新的学习环境非常艰苦,心理压力也很大,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能快速调整、适应呢?

    Ø 心理调整很重要

    要做好一件事,首先心理上要克服紧张和恐惧,否则,环境还没有打到你,你会自己先打倒自己。

    跟大家分享我的亲身经历,我第一个学期由于代码的基础很差,第一次在R语言的课上考试没有及格,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挂过科,即便不是前几名,也一定是优秀的那一批。

    当时拿到成绩后,我非常难受,而且国外的成绩除了分数还会显示排名,当我发现我是全专业后四分之一的时候,我简直无法接受。

    后来我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,我本来就没有基础,我的同学们都比我优秀,我刚开始适应不了是很正常的,并不是我真的有那么差劲。

    做了很多心理建设之后,我期末考试就考到了相当不错的分数。

    一开始我羞于提到这门课的成绩,到后来,聊起这门课,我可以很坦然地承认当时我考得不好,心里还会调侃自己,原来当“差生”的滋味也就这样罢了。

    这就是我心态的转变。

   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:其实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跟你一样的焦虑、紧张、担忧,只是大家看起来很镇定而已。

    当你能比其他人更快的调整自己、适应这一切,你已经赢过大部分人了。

    Ø 学习习惯很重要

    其实能够在本科大学中保持优秀成绩、并申请到好的研究生学校的同学们,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,我建议大家也不必改变自己,学习习惯没有所谓的对错和优劣,只要有自己舒适的节奏就很好。

    我见过有在图书馆通宵学习的同学,也有下了课闭门不出学习的朋友,我有的同学喜欢跟助教沟通,有的同学更倾向于自己学习自己写作业。这都是没问题的。

    不过我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:首先预习是一个很好的习惯。如前文所说,上课速度是比较快的,内容也比较多,适度的学习能让你在课堂上更充分的吸收。认真做作业。听起来这个建议很朴实,但是其实每周的作业量很大,题目难度也不低,每周踏踏实实的做好作业,把不懂的搞懂,就是不断巩固的过程。最好有阶段性的复习总结。因为考试的跨度的确很广,书也很厚,如果定期回顾前面学过的东西,其实会非常有帮助。

    另外还有一个小建议给在国内读本科,准备去国外读研的同学。

    鉴于刚过去时你们会有很多不习惯,包括对一些专业术语变成英语出现时你们会有些跟不上,这时候你们可以选择一两本国内你觉得好用的教科书带去美国。

    我当时带了我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本书以及我本科时的笔记,这两本书在我第一个学期的时候真的对我帮助非常大,首先理解中文描述的定理,再去看国外的英文版教材,你会理解得更好。

    Ø 生活习惯很重要

    除了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外,好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。其实国外的大学都有免费的健身房,建议大家一定要多运动。

    我在哥大的时候,经常从图书馆出来之后就去健身房跑步,再回家,感觉每一天都是充实的。

    此外,保持好的作息很重要。刚到了国外,没人管束,也不像国内的宿舍会有熄灯、11点之前回寝室之类的限制,这些在国外都是很自由的。

    比如我,就有非常不好的习惯,就是熬夜,因为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非常自由,但是其实熬夜坏处非常多。大家一定要保持好的作息。

    另外,除了运动之外,大家不必把所有精力放在课业上。

    也可以多学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但一直没时间学的,比如Python之类的,这些在之后找工作中都会很有用。

    当然,阅读这些都是好习惯。(在哥大图书馆的无数个晚上)二、生活中

    1、 享受孤独,学会独立

    基本上每个留学生都会有的经历就是自己搬家、组装家具,说起来,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酸和孤独的时候。

    孤独不仅是学习上需要自己自律一个人学习,更多是生活中的孤独。

    这大概跟国外的氛围有关,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社会性没有国内那么强,不会有那么多的呼朋引伴的时刻。

    最孤独的时候,一是生病,二是过节。

    我记得研二的时候,有一次我发烧了,但是还是要坚持白天上课或者去上班实习,晚上还要写作业,同时要照顾自己的生活。

    要知道,没有人会帮你烧饭,帮你洗衣服,做作业,也没有人有义务全程照顾你,哪怕我的室友已经对我诸多关心问候,但是那段时间仍然是我很难熬的一段日子,毕竟该做的工作、该完成的作业都还是你的分内事。

    那时候我觉得非常孤独,非常的想家。所以想出国的同学们,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。

    但我发现毕业之后,留学生相比于国内的同学更独立、更耐得住寂寞一些。

    当然还有过年、中秋的时候,这些团圆的节日,当你还在美国照常上课写作业的时候,打开视频发现国内都在团圆看春晚,这时候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。

    这些时刻都是留学生的共同感受,其中有心酸满满,但是之后回忆起来,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成长了很多。

    明白岁月静好,明白享受孤独,会在热闹之后思考,这些都是宝贵的体悟。(哥大十二点的图书馆,还是很多人在学习)2、 新鲜(新的朋友、新的环境、新的风景)

    当然,除了孤独寂寞之外,还有新鲜劲。

    首先你会结交新的朋友。

    有来自各国的、各肤色的同学,也有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同学,各自交流各自的经历、习惯,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。

    而且,你一定会在中间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比如当时我们有哥大约吃饭群、哥大王者荣耀群(我在这个群认识的一些朋友现在仍然维持着不错的关系)、哥大健身群,等等。

    当然,国外也有很多学生社团,包括学生会,还会有机会办华人春晚,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体验。

    还有,像我说过,在过节的时候大家容易感到孤独,这时有很多小伙伴一起包饺子,用电脑看春晚,聊天,就会过跟过去二十多年都不一样的春节了。

    其次,你会拥有全新的生活环境和体验。自己做饭、自己洗衣服这些是原来在家里时体会不到的,我出国两年,回国时已经能下厨做一桌菜了。

    还有国外的生活习惯,各种美食,比如纽约,云集世界各地美食和各种艺术展览、百老汇、第五大道……

    最后,异国会有新的风景。

    我在美国读书的近两年时间里,去追了阿拉斯加的极光,去了华盛顿的博物馆,去了巴哈马的粉色海滩,甚至还去尝试了第一次跳伞……等等,不管是去哪个国家,你所持有的学生签都会提供方便的机会让你去四处游历。三、实习/求职

    1、 美国的通勤

    在美国时,也有很多同学会利用业余时间去找一些实习或兼职。

    我做过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学校里做助教,负责批改低年级学生的作业。

    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,学校的助教是非常好的职位,工作内容包括代课、改作业、答疑等,这份工作任务不会过于繁重以至于占用学习时间,也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有很好的提高,同时,还有一定的薪水收入。当然,获得这份工作的前提就是你需要有优异的成绩。

    我找过的另外一份实习是在美国华尔街上的一个start-up公司,总的来说,好的学校背景和面试时的自信非常重要。

    在美国实习最大的感受是,和学校里一样,很多东西需要你自行学习。

    有时候,上司并不会明确地告诉你某件事如何做,需要自己多思考。

    另外,在美国找一份实习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事,你可以提前感受到外国的职业环境,以判断之后你是否想留在美国工作。

    一旦确定喜欢国外这种相对更自由但是也有压力的氛围,你可以提早做准备,比如申请OPT。(一起做饭玩游戏过中秋的照片)2、 国内的求职

    由于最终我没有选择在美国找工作,而是选择了回国,我对于国内的求职相对来说更加了解。

    首先,我需要跟大家强调的是,现在海归数量是很庞大的,不要再抱着“我是留学生,公司一定会高看我一眼”这样的想法了,现在市场供过于求,好的职位更是千里挑一,竞争压力很大,所以在国外时提升自己、锻炼自己才是正确的做法,你要相信,你在国外锻炼出来的抗压能力、快速学习能力才是你最大的优势,而不是你的名校海归光环。

    第二,我想提醒大家的是,留学生因为毕业时间各不相同,有的是一年有的一年半,有的两年,国家也各不相同,归国找工作其实有很多具体的问题,这其中涉及到应届生身份认定等问题,而这个问题在不同的行业(比如在金额业或者互联网行业或者考公)又有不同的政策。

    所以建议大家,最好提前一年就思考自己将来要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工作,要找哪类型的工作,决定之后就有针对性的准备,而不要等到回国了再开始考虑这些,如果这样,到时候你会发现,你错过了很多好机会。(我拿到助教的第一份工资支票)四、在留学的这两年我学会了什么

    1、 良好的习惯让我受益终生

    如上文所述的种种,在国外留学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。

    比如独立这一项就足够让我受益终生,在出国前,我留本科都是在家乡读的,几乎没有离开过家。

    但是去了美国之后,我可以自己做饭、自己搬家、自己修家具……

    我的变化可以说是巨大的。当然独立不仅仅是生活技能方面的,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问题,因为少了呼朋引伴,少了很多的热闹,所以独立的思索、审视自己的时候更多了。

    另外,我变得远比在国内更加自律、更加勤奋。

    我在国外养成了在图书馆学习的习惯,回国了之后,我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去省图书馆做自己的事情,不需要人督促和鼓励。

    再者,保持运动、按时饮食也是我在国外养成的习惯,因为课业紧张迫使你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。(一起过春晚,煮火锅,很难忘的春节)2、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

    我在前文中提过,在国外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优秀的同学们。

    即便你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,刚开始还是很容易感到自卑,你的同学中可能有美国州长的孩子,有家里家族企业身家过亿的同学,尤其是美国的名校,当然他们还非常优秀、努力。当然,还有很多清北的同学,学习能力比你强,基础也远胜于你。

    确实就是“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”,在这种情况下,保持你的本心,尽自己的努力就很好了。

    在国外的这两年,我的心态远远比来之前要坚强,能够坦然地正视自己不如人的地方,也能够接受自己只是普通人,同时,以平等的姿态跟同学们相处,不卑不亢,这是我学到的第二点。

    这在以后的生活中,其实非常重要。

    毕竟一直处在一帆风顺、人人夸奖的氛围中,其实很难获得成长,也容易迷失自己,看不到天地广阔,能人众多。(上课的每页PPT内容都很多,讲的也很快)3、 知道自己要什么

    说实话,在哥大之后,我清晰的感觉到,优秀的同学不仅是成绩优秀,更是他们的想法优秀,他们不仅努力,而且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努力。他们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,以后的规划如何。

    这跟国内的氛围是不一样的,国内的教育就是考好分数,上好学校,找好工作,未免失去了自己的思考。

    很多同学学习之余,更多的是遵循自己的兴趣,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。(当时在纽约第五大道逛街,碰上了唐人街探案拍戏)4、 尊重每个人的差异

    这一点在前文中未曾提及,但是其实能在美国的生活中处处感受到,就是“don’t judge others”,即,不要随便去评判别人。

    在国外,思想是很自由的,每个人都有权力说出自己的想法,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。

    当然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,有自己的喜恶,不要随便去评论他人的选择和生活。

    比如,在美国地铁上,不管你穿什么,是什么肤色,化什么样的妆,很少会有人窃窃私语指指点点。

    以上就是我在美国的各种体验,如果看完之后对大家有帮助,能引发大家的感悟,那我就非常开心了。


    (9)次阅读   |  (0)个评论

    评论

    2012-10-14 09:35:27 景枫
    很幸福? 很幸福? 很幸福? 很幸福? 很幸福? 很幸福? 很幸福?
    2012-10-14 09:35:27 景枫
    很幸福? 很幸福? 很幸福? 很幸福? 很幸福? 很幸福? 很幸福?
    发评论
    上一页1237